至于抑郁症的数据,2012年,研究发现,在中国大陆25个10-15岁的青少年中,有20.3%有抑郁倾向。也就是说,五分之一的孩子都有一种患抑郁症的倾向。这些人群中,3-5岁患病率为0.5%,6-11岁为1.4%,12-17岁为3.5%。
北大第六医院是一家专门治疗心理疾病的医院,其数据更加令人信服:在2010年12月,住在医院孩子病房的患者中抑郁的比例为23%。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4.3岁;2015年12月的数据为45.7%,平均年龄为13.8岁;2019年12月,分别是66.7%和13.6个百分点。结果显示:10年来,孩子病房抑郁发生率持续上升,患病年龄呈下降趋势,抑郁症呈低龄化趋势。
低年龄组抑郁指的是低龄化倾向。一些资料表明,抑郁症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少,其中大部分是14~30岁的青少年,甚至8-9岁的孩子。在精神病患者中,大约1/4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在家庭中,社会环境是诱发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较低年龄的抑郁症并不像在成年人身上出现的表现:说话少,情绪低落,不愿活动,即“三低”表现。对于孩子而言,表现大多表现为:烦躁、抑郁、易冲动,甚至与人发生冲突,伤人毁物、摔东西,常常被错误归类为问题孩子。这些都与成年人的抑郁有所不同。抑郁表现还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下降,或者对学习兴趣下降,逃课,厌学;本来还算爱学习的孩子不愿学习,不愿上学,甚至可能不愿出去,不愿见人;做什么兴趣不大,或觉得自己容易疲倦;还有许多孩子会表现出身体表现,如失眠,头痛,胃痛等。
许多时间医院都有诊断,但也有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没有病。一般父母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也无法面对自己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又有种种担忧,如担心孩子会被外界看到,怕学校不让孩子上学……但孩子所面对的世界,却没有这么简单。那里有太多的细节,被成年人忽视。第一,对美丑的评价始于孩提时代。“胖子快走了”“胖子,哈哈。”在成年早期,面容焦虑的青少年会增加50%-85%的抑郁风险。第二,孤独感是影响孩子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没人愿意和我做朋友”“没人喜欢我”,尤其是不被家人、不被同伴接纳,这与抑郁直接有关。
此外,学习压力也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上学了,周末别打游戏”,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很少有时间休息和娱乐。与此同时,完美主义也是抑郁的一个诱因。“别以为这次你的英语有99分厉害,你要能通过100分的门才是本事。”以往注重学业成绩和追求完美的成绩,使青少年容易不断地自我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