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么会出现偷窃的行为,家长如何纠正孩子的偷窃习惯。
一位小朋友看到他们班上的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就把它装在自己的口袋里。为了这个,我们都教了很多道理。但,这一切都是徒劳!我想请青少年教育学校李老师指点指点,请您提出建议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青少年教育学校回复】当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偷”了东西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震惊,这么小就“偷”了,等他们长大了,会有多厉害?接下来的动作,不是骂就是打,就是教训。几乎没有人会去分析“偷窃”的动机和目的。“偷窃”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
有些5-6岁、10-12岁的小孩偷别人的东西,这些东西的价值很低,有时候他们带回来的东西,他们自己也有,但是他更喜欢别人的。其实这些孩子都是一种情绪上的错乱,他们会为了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而盲目的追求。
这些孩子一般都是情绪低落、孤独、情绪不能得到满足,特别是10-12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所以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很少。
有些学生会用“偷”来的钱财去“笼络”同学,以此来填补家庭中的缺憾,解除寂寞与忧郁。
有的孩子看到同学们的家长给零用钱可以随意购买东西,而自己的父母认为:从小不能让孩子花钱,花惯了将来大手大脚要乱花钱的;吃的家里有,所要的文具用品也可以去买,故而不给孩子钱。
这类孩子看到家长手中有钱,而自己又不能得到,长此以往,趁家人不在就拿了家里的钱或别人的钱。
极个别的孩子还认为“偷窃”是勇敢的行为。对有偷窃行为孩子的对策当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时家长应明确的表态,反对这种行为,一定坚持要把偷来的东西还掉达到教育的目的。
至于归还的方式要考虑。往往有的家长故意当众让孩子将东西归还失主以示教育,这种方法不可取,非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使孩子觉得受到了羞辱。
分析孩子“偷窃”的原因,首先要从父母自己的角度来分析,比如孩子在家里有没有受到关心,有没有给他零花钱,有没有跟普通小孩一样的零花钱,可以一星期或一个月一次,告诉他们不能买不干净、不卫生的食物,“积余归己”。
至于孩子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也要注意,就算买了不合适的东西,也不能太苛责,因为孩子有自己的兴趣。
要让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经济管理”,因此要交“学费”。有了钱,孩子们就不会再贪图别人的钱了,也不会再向自己“求之不得”的东西讨要了。
要知道,孩子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很有可能是因为偷了别人的东西。11~12岁的孩子,如果有盗窃的话,就不能排除有惯偷的人在背后指使,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打”不好,有些父母觉得“打”是纠正孩子“偷窃”的最佳方法。其实不然,打得太重,疏远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会让他更加寂寞,无法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哪个孩子在被家长责骂后改掉了“偷窃”的习惯?相反,他不但没有改变自己的盗窃习惯,反而不敢回到自己的家,而是在外面游荡,和那些流氓混在一起,被他们利用,最终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甚至触犯了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