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背后的潜台词,家长们听懂了吗?
四年级的周周,总是喜欢偷同学的东西回家,就算把他揍一顿,他也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最可怕的是,他的父母都很生气,虽然他知道,他的父母经常会因为偷东西把他揍一顿,但是他还是会忍不住。
最让爸爸妈妈不能忍受的是,他每次都不肯承认,开始的时候装无辜,一定要打一顿才承认。爸妈没办法了,只好给他大笔的零花钱,可他仍然没有改掉偷东西的恶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孩子偷东西背后的潜台词:
潜台词一:“我喜欢的一定要得到!”
小华的所作所为,让许多老师都很失望:贴纸、玩具、玻璃弹珠……他喜欢的东西,都会想办法据为己有。在家里搜家长的衣兜,在办公室搜老师的抽屉,在班上搜同学的书包.
通过与父母的接触,了解到他们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穷也不能穷孩子”。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任性、娇生惯养,看到什么就买什么,一旦满足了,就会控制不住自己,想要什么就“偷”什么。
潜台词二:“我是最棒的,谁也不能超过我。”
谁也不会料到,琦琦竟然“偷”了两个同学的新文具,要知道,她的文具可是最多的。她的父母都在上海做生意,日常的生活和学业都是由她的亲朋好友们来承担,而她的父母也会给她一大笔钱,让她自己去买。
于是,她的背包里装满了各种玩具,小玩意儿,甚至还经常送给别人。她的慷慨大方是全班有名的。但是现在,经过一番交谈,我才知道,问题出在她的父母身上,他们对她的钱太纵容了。
家长们只会给孩子花钱,而不会教他们怎么花钱,因为他们有钱,所以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的东西要比别人好,而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文具比别人要好的时候,他们就会愤怒,会因为嫉妒而“偷”掉别人的新文具。“偷东西”是一种精神上的偏差。
潜台词三:“我想要去玩游戏机!”
小伟旷课了,根据同学们提供的线索,我在游戏房里找到了他。他不敢回家,怕父母打。因为父母早就知道他迷上了游戏机而没收了他所有的零花钱,可是他实在抵挡不住那魔盘的诱惑,无奈中,他把手伸进了同学的钱包。这种同学的“偷东西”是不良嗜好所致。
潜台词四:“没人关心我!”
小玉是个弃儿,养父母在她六岁的时候离异了,又各自组成了家庭并各有亲生,无暇顾及她。在缺少关怀和爱抚的家庭中,她选择了“偷”,“偷”家里的,“偷”同学的,用“偷”来的钱买玩具,买零食,逛公园,寻找着同龄人应有的快乐。这种“偷”是一种对家庭不满的发泄。
潜台词五:“我需要大家的关注。”
一个很内向很乖巧的女孩,居然在一个星期里陆续从父母的钱柜里“偷”走了三百多块钱,这些钱是怎么花的呢?一了解才知道,这些钱都用来买了礼品送给同学们了,有的还干脆送钱。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多次谈心后,她终于吐出了心里话:她心里很孤独,渴望有好朋友相伴,可是平时不善于交际的她不知如何赢得大家的友谊,于是想出了这样的办法。这样的“偷”是孩子思维不成熟,考虑问题片面造成的。
孩子偷东西,家长该如何帮助他呢?
①向孩子普及物品所有权。
有些小孩,他们会认为爸妈的钱就是自己的钱,所以当他看到家里的柜子或桌上有钱的时候,他就会自发地去“拿”,根本就没有“偷”的概念。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要给自己的孩子灌输一些关于财产所有权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未经物主同意就将其据为己有是不对的,而且数额太大也是犯法的。让孩子们知道“界限”,也要有对错的基本概念。
②要照顾好孩子。
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而忽视了子女。小孩偷钱只是为了让他们的家长注意到他们。在这个时候,家长要体谅孩子的孤独感,理解他内心的空虚,了解他对父母的关爱,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遏制他的偷盗。最好的办法是:与你的孩子在一起,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
③别忽略孩子的需要。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对金钱产生渴望。这个需要可以培养他的自信。孩子们也会有感情,为了获得同龄人的认同,他们会想方设法获得金钱,而小孩则会“偷钱”。家长们要合理地满足他们的经济需要,与他们交流,商量一下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的零用钱,而不能完全忽略他们的需要。
④家长应该对子女有信心。
父母信任子女,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下定决心,给他们勇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相反,孩子很容易失去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没有人生来就是堕落的。育儿心理学中有一句谚语:你说一个人,他就会变成你说的那个人。当一个小孩有了一些行为上的问题,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他,也不要随便给他贴上标签。只要给他一点点的信心,他就会变成你所希望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