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全国20个省市10,000名小学生的调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现:四成小学生存在厌学倾向;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状况调查》显示,有27.7%的中小学生厌学问题;新华网报道,北京中小学有三成学生厌学;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几年部分农村初中生厌学现象有所增加,平均有30%以上的显性和隐性退学。显然,“中小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的说法并非空洞。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产生如此大比例的学生厌学现象,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自1998加入信息技术课以来,由于电脑操作简单,课程内容比较有趣,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只是操作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别。自从2005年成为一名德育处工作人员后,接触的问题学生多了起来,这些学生有的影响了班级的课堂纪律,有的上了课或逃学,有的还向家长撒谎,为了去网吧、买零食吃,甚至为了吸烟、打架等行为而乱花钱。和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沟通,发现这些学生的问题虽然表现不同,但基本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
对厌学的危害分析
厌恶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情绪表现,在心理学上,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地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方式。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有偏颇,对学习的情绪消极对待,对学习的态度是主动地远离学习。不学习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无聊的表现形式很多,例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意见到老师,甚至每到上学之前,孩子就大叫“肚子疼”、“头疼”等等;还有一些孩子不愿意做作业,一看书就会犯困;即使没有外界的干扰,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有些孩子虽然也在读书,但看不见;大人们不肯过问学上的事,对于家长的询问往往保持缄默,或表现烦躁,或转移话题;时常无法动弹,下课后很活跃,表现为“玩不够”。
从长远来看,这些学生逐渐脱离了在校学生,厌学情绪更为严重,对学校、教师心理越来越排斥,造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与校外不良人员接触,甚至辍学提前进入社会。而且由于这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能力不强,极易受不良的诱惑力,或因些许蝇头小利的诱惑,从而走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中有一位王同学,是一个单亲家庭的王同学,跟著母亲去外地打工,母亲因外出经商,将他寄养在奶奶家,奶奶身体不好,奶奶又不能管他,从小学习这个孩子就是学校有名的问题学生,学校老师拿他没办法。入校后,行为习惯极其恶劣,不但课堂纪律受到影响,班主任和教务处也不能管,而且经常影响学校秩序,更严重的是在校内多次强抢强借,打架,吸烟,给学校和班级造成极大的影响。下学期初二的时候,这个同学就开始经常逃课和校外人员混在一起,打斗成为常态。
所以厌学情绪是学生向问题学生转化的起点,也是问题学生越滑越深的加速剂。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时不及时消除这种不良情绪,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