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有客观原因和内在心理原因。客观原因包括考试制度、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内心的心理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而言,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动机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了解,没有任何需求时,就不可能热爱学习。缺乏动机是厌学的重要原因。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所以没有动机开始学习,贪玩的天性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也可以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来完成学习任务。深层因素是负动机。这些学生喜欢学习,但他们的观点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社会中接受了一些错误的想法,认为阅读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阅读是无用的。没有阅读,他们仍然可以做生意赚很多钱。那些文化水平低、做个体生意、财源丰富的家长,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追求享乐。负动机的反作用力很大。她能持久而有力地促进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诱惑,往往被抵消,有很多人启而不发。
(二)兴趣转移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调动人们的好奇心,促使人们喜欢从事某项活动。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消除干扰,保持持久稳定的兴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其兴趣的显著特征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把兴趣从学习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着迷于游戏、视频和互联网。一些热爱学习的学生在迷恋电脑游戏后逐渐放弃了学业;黄色书刊的形象对学生更有毒,使他们抑郁,打架,违法违纪。一旦学生的兴趣从学习转变为社会不良活动,他们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三)学习无望
对学习感到悲观和失望,没有信心的学生也容易厌学。有些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奋斗,还是经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现象。
也有一些学生,也努力工作,也取得了他们认为可以的成绩,但往往不如别人好,所以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逐渐失去自尊,变得破罐子。这就形成了学生习得性失尊感。
失助感和自尊感都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无数次训练,无数次打击后慢慢形成的消极心理现象。(四)恨屋及乌
爱屋及乌的心理比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转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转移。
人的情感是可以转移的,爱一个人,包括他的优点,他的缺点,甚至他的衍生物;恨一个人,既恨他的缺点,也恨他的优点。甚至包括他的衍生物。如果调控不当,这种情绪的转移和发散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错误或不足,一些学生对他们感到厌恶,这可能会影响学科的教学。由于某种原因,学生对老师不满意,往往对他的讲课不感兴趣,对学科严重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