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孩子的心理分析,父母从那些角度理解叛逆孩子?
事实上,孩子“叛逆”的情况多种多样,家长应该分析孩子“叛逆”的成因,找到“症结”,进行有效的教育。
孩子“叛逆”的成因及父母有许多应对措施,比如:
1、有时因为成年人的批评与现实不符,导致孩子“叛逆”。这是一种“自我辩解”,以澄清真相。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解释,并指导他们用恰当的方法来表达。
2、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自己的位置上:这种尊重事实、不向权威低头的品质,不就是我们成年人所推崇和追求的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忍受孩子的行为?
3、有时孩子“叛逆”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在对事实的明晰认识之后,很多父母常常难以忍受孩子的“叛逆”,在这个时候就会用拳头来取代教育。
4、因为这样的“叛逆”在父母眼中属于谎言。若我们能够冷静地剖析,就可以从这样的“叛逆”里找到“缘由”。
孩子心理学认为,当孩子开始掩饰自己过失时,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并且学会拿它来和自己的行为相对比,作出初步的道德评价。又由于青少年期的道德观念并不十分稳定,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事后,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评价能力起作用了。
他们往往知道自己错了,可又怕承认错误,因为他们怕被“权威”——大人认为是“坏孩子”,于是就通过“叛逆”来掩饰过失,力图保住“好孩子”的形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地教育他们,让他们明白,犯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勇敢地承认和纠正,如果他们做了,就会把他们的错误(谎言)隐藏起来,这是一种更大的错误。
同时,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是“好孩子”,他们犯了错误。这就是“叛逆”的根源,也是今后改正的动力。
孩子“叛逆”,往往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道德评价。这是一种“自以为是”、“叛逆”的表现。比如,孩子到了家里,孩子不让孩子玩,大人说了,孩子就认为自己的玩具不能让别人玩。
孩子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评价水平仍然很低。这不是一两个字就能解决的,要通过阅读书籍、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要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要从对父母的尊敬开始,然后从自身的修养入手,培养孩子的方法要得体,要有礼貌,要有礼貌,要让孩子能够接受。
总的来说,家长不能对“叛逆”孩子使用“叛逆”的教育方法,使其不愿与成人交流,使其性格变得孤僻、自卑、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