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经常把馒头、油条扔掉,经过多次批评仍然改不了,这时不妨编一个故事。如《簸箕里的哭泣》,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被扔在簸箕里的馒头、油条向他的主人哭诉自己的出生是多么的艰难:先由农民伯伯把麦子种在地里,然后施肥除草。麦粒成熟后,经过割麦、去皮,再经电磨磨成粉。最后将面粉加工,制作成馒头、油条等。它们多么希望被人珍惜啊,可是现在却只能在垃圾堆里哭泣。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孩子懂得爱惜粮食,并改掉浪费的坏习惯。
不要频繁指责
所谓“故意忽略法”就是当孩子做出父母不希望的事情时,父母不用责怪、批评去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而是用忽略法去淡化它。具体做法有:看别处,与别人说话;打呵欠,表示无兴趣;走开,不听;做其它事,不用目光接触;不回答。总之,不去注视你不喜欢的行为。例如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妈妈要儿子穿上大衣,儿子不但不穿,还说:“你是猪!”如果妈妈阻止他:“不许这么说!”那么孩子会“猪!猪!猪”地接着骂。这时,如果你装作没听见或干脆走开,孩子的行为得不到强化,自然也就不会再骂下去。
暗示法可分为语言暗示、榜样暗示、情境暗示、艺术暗示等。其中运用量广泛的是语言暗示。如父母带孩子去串门,会这样暗示孩子:“你见到李叔叔应该怎么说?”孩子就会说:“李叔叔好。”这就是语言暗示。这种暗示运用得很普遍。
及时安抚孩子
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思想感情都非常直截了当。安抚他们这个时期的感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情感反射法,就是将你自己幼儿时候碰到同样情况会有的情绪用你的话说给他听,把他传达给你的感受反射回去,这样很快就能安抚她的情绪,比如:有一天你给他讲了豌豆公主的故事,她晚上睡觉也想在被子下面放豌豆,你就可以跟她说,原来你也想当公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