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变化,为了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来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培养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就是让个人形成优秀的心理素质,来面临以后成长的苦难,帮助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心理健康维护,它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个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能正常地成长发展,能适应。
就其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这两种教育也是不同的层次,发展性教育主要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素质教育学校有这两点建议。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的目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去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的渗透到学校工作当中去。学科的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特点渗透到其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与此同时,心理教育也应该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以及团活动中去,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各种的专门的渠道去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