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孩子管教学校多角度分析
中学生在进入初中的同时,又要面对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矛盾纷繁、激荡激烈的内心世界,使其产生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显著特征。
1、已经开始占优势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观察、记忆、想象、各种能力快速发展,能够超越直觉提出假设并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撑。
思想的独立与批判发展,并不满足于单纯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尚未成熟,因此容易固执偏激。
2、随着思维的日趋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学生情感指向越来越广泛,既有社会情感,又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因为处于心智剧变时期,各种需求在不断增长,加上此时还没有较强的装饰情操,所以就容易动情,而且这种感情强烈而不稳定,具有两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特点。起先常出现、出现一些持续情绪状态如焦虑、幻想、性倾向等,典型表现为孤独、苦闷封闭心理。
3、依附行动逐渐减少,根据目的进行决策的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行动自决方面,无论轻率还是犹豫不决,都会表现出服从倾向。
4、性格开始朝稳定和成熟的方向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可塑性。直觉对性格的表达逐渐淡薄,开始打上社会影响力的标签。
5、由于拥有更深刻的内在经验,因此,社会的、精神的需求范围扩大了,对需求的质量要求也增加了。
由于各种需求相互交织,满足需求和满足需求的经历比过去更加强烈和丰富。
6、行为选择中的无意识、习惯化逐渐减弱,开始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增加了练习,拓展了思维。多种动机开始出现间接性(不直接表现为某种行为)、稳定(维持一个长期的动机)、迟钝(一种行为表现没有立即显示效果)的特征。
7、知识和社会接触范围的扩大,以及需求的不断丰富,使初中生的兴趣范围大大增加。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较强的坚持性,即具有较长的稳定性。参与性和表现力的产生,导致兴趣明显呈现出“赶时髦”特征。
8、社会经验的缺乏,对新知识的渴望,情绪容易波动,导致他们不那么乐观。但是,从幼年就学会的,刻板的态度仍然具有持续性。对态度的认识因素和情感因素很容易产生不协调,即理性地认为应该(或不该),在感情上则不然。它取决于该阶段学生的情绪特征。
9、由于身体发生了剧烈变化,他们感觉到自己长大了,希望自己主宰自己,并且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很多时候开始对师长不顺从,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是由于处于转折期,思想和行动尚未脱去稚气,因此,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往往充满了矛盾,容易自以为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发现了与外在现实不一样的内在世界,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愿望与能力。她们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表、成就、地位等等,从而决定自己的目标和行动方式。
10、为弥补因闭锁心理而产生的孤独和忧郁,友谊便成为青年时期主要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宽慰地了解对方,以此来充实精神生活。自觉性的觉醒和价值取向的逐步引导,使他们开始以地位对等、态度一致、情趣相投等原则选择交往对象和朋友。在择友原则基础上,一旦加入或组成了一个非正式团体,就会对该团体的规范产生很大的认同,因而该群体就会成为影响个体素质的重要因素。
11、性意识的普遍萌生,导致异性同学之间交往发生较大变化,且交往方式极具个性化。例如有些人仍然格守“男女界限”,有些人喜欢和异性同学(常常不是特别指定)一起参加活动,还有一些人已经开始对某一特定的异性产生了好感。
因为这段时间比较缺乏青春期知识、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道德意识,所以相对于高中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更“出格”。
12、个人的主动适应开始取代了原来对外部环境的被动迎合,即在社会适应中自我意识和选择性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