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小女孩在文具店偷窃,妈妈却幡然悔悟的故事。
偷盗与说谎是“恶”,在成年人眼中,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会严厉地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要偷东西,但孩子还是忍不住去偷,很有可能,他们就是在用这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成年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他们从小就被教导过,不能做坏事,不能偷东西,可是,他们的孩子,怎么会去偷呢?
教导孩子和制定规则很重要。一个不能偷东西的家庭,还能怎么说?
尤其是那些以“了解自己的子女”为名纵容子女的家长们,确实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在成年人的眼皮子底下,做出一些很容易被发现的事情。
这也许是一个小孩在向成年人发出警告:“你应该多花点时间来遵守规则。”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挑战必须遵守“规矩”,以此来向成年人提出要求。
反过来,家长严厉地教育孩子绝对不可以偷东西,孩子却破坏规矩,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孩子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尽管家长一直严格地教育着,但是两年级的小女孩儿还是偷了东西。看着孩子拿着家里并没有给她买过的文具,大人追问下来,是在文具店里今天一点儿、明天一点儿偷偷地拿出来的。
妈妈气疯了,告诉过你多少遍绝对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处理,妈妈不管”,让孩子自己拿着偷来的文具到文具店去赔礼道歉。
看着一直茫然无措地站在那里的孩子,妈妈好像突然意识到什么。
妈妈看着孩子的样子实在太可怜,而且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成天被自己的妈妈说:“你是姐姐,要做榜样”等等,想缠着妈妈撒娇的时候被妈妈甩在一边,相当悲伤地感觉到“妈妈太冷漠了”。
再反省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做了同样的事情?
这么想着,不由得拉起孩子的手,跟孩子哭作一团。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她搞不清楚。
如果她对这个孩子温柔一点,母亲就会向她道歉,那就太宠她了,但她一个人去,未免也太丢人了。可是,如果就这样放过了她,那么她这些年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个时候,他自然而然的就会问自己:“你说,你的孩子,为什么要偷东西?”
她要的,是母亲的温暖。
“规则呢?”“难道规则和温柔就是不能分开的吗?”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制定规则,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再好的事情,一旦成为了口号,就会变得死板。僵化的思维,就变成了两个选择:温柔?严格?如果你选择了前者,那么你就应该拒绝后者。这是机器干的活,而不是人干的。
人不是机械,生命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工作,将看似矛盾的温柔与严酷结合在一起。把这两种对立的东西统一起来,就会显示出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这孩子,真是太让人感激了。母亲需要什么,她要什么,她就抢什么。母亲在反省自己的同时,也逐渐改变。最后,那位母亲带着小孩来到了一家文具商店。
但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母亲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